<<  < 2011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应对资源危机

  金华市青春中学     施江舟

一、教学设计

(一)   课标与教材分析

1、  课标:

    了解当今中国资源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的资源形势。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2、  教学要求:

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中国资源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知道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极其取得的成就。         

3、本课主要讨论我国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宏观措施,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树立学生资源忧患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源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思想政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课教学中对中国资源国情就有所了解,所以在本节课中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培养上多下工夫,着重分析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以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年龄特征:初三学生具有成人化意识,但依然具有儿童特征,表现欲望特别强,运用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新闻会客厅”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懂得并能区分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并能运用这些措施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2、能力目标

明确应对资源危机的四个宏观措施,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通过探究苑”“新闻会客厅”和“共同行动”等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最终落实到保护和科学地利用资源的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我国资源问题的严重性,自觉关注自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责任意识。

 

()教学步骤(含教学策略)设计

1.课堂结构设计

本节课由感受危机、应对危机、共同行动三个版块组成,学教实施过程中进行交叉组合运用。(设计意图:以知识为铺垫,集探索、活动、行动为一体,使整个学教活动形散而神不散,做到前因后果逻辑上的统一,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与知识等诸多学教目标)

2.导入新课设计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美丽的大脚>>片段,从西部严重的水危机导入该课。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短片中感受到强烈的视觉震撼,从而感受到中国资源危机的十面埋伏,既合理地导入整个学教过程,又为整个学教过程定下基调、打下框架,符合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规律)

3  感受危机 版块学教设计

基于学生在思想政治第五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课中对中国的资源国情有初步的认识,从资源危机和资源浪费两个角度, 组织学生讲述、质疑、释疑,最后由教师进行点拨、归纳,进行该课的基础知识学教。

(设计意图:既尊重了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又着眼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既让学生理性地掌握知识,又让学生从感性体验过程中去进行理性认知)

4.应对危机版块学教设计

以应对资源危机的四个宏观措施为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求知,并通过新闻会客厅的学教活动,让学生关注本地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设计意图:从能力知识角度讲,旨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辩正地认识事物的能力。从情感角度讲,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责任意识)

5共同行动 版块学教设计

  从联合国的节约倡议、国家领导人的节约倡议、明星的节约倡议到学生的节约倡议,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计献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本课学教的中心思想,以活动为载体和主要渠道,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拓展。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上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   教学检测设计

  设计“新闻会客厅”这一活动,围绕着“应对危机”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前收集台州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办法。通过这一检测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本地社区资源,更让学生增加感性的、体验式的认识,使内容更加丰富,让教材走向家乡,走向学生的情感实际。其前提必须是对相关的措施和方法有较深刻的理解,同时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